1月17日,2024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。大会回顾总结了2023年福建体育工作取得的成效,全面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。会上,厦门市体育局、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体局、晋江市政府、福清市政府、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、省体育局产业处的代表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。今起“福建体育”微信公众号将分期刊发相应报道,本期让我们一起了解晋江市政府的典型经验。
创新弘扬“晋江经验”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
近年来,在“晋江经验”引领下,晋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,坚决落实“健康中国”“体育强国”等国家战略要求,将体育事业融入县域发展之中,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全力推进体育城市建设,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从全国县域来看,晋江体育产业有八个第一。
第一个成功申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、第一个设立CBA俱乐部、第一个体育产业规模突破千亿、赞助体育赛事金额位居全国第一、赞助国家运动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、体育产业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、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、体育产业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一。
一坚持改革创新,统筹发展
晋江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推动形成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体育事业发展机制。
战略上,2007年就提出建设“体育城市”的构想,之后连续多年将推进体育城市建设、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市、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文体旅融合等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。
机制上,成立全省唯一的县级体育局,统筹推进全民健身、赛事举办、产业升级等互动发展。成立晋江市体育城市发展促进中心,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。组建晋江国家体育城市股份有限公司,作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市场化运作的一级开发主体和投融资平台。
政策上,陆续出台《晋江市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《晋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-2025年)》《晋江市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等系列文件政策,强化体育事业顶层设计。资金上,财政每年安排4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。
二坚持顽强拼搏,敢为人先
发扬“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”“爱拼才会赢,敢为天下先”奋斗精神,推动体育工作一路争先。
一是爱拼敢赢。推行“体教融合”,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势不断凸显,2019、2023连续2届收获泉州市运会总分和金牌总数双第一。近年来向国家队、国家集训队输送14名优秀运动员,向省、泉州输送200余人,培养了林超攀、陈情缘、黄芊芊、陈芳佳等一批优秀运动员,晋江籍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、屡破记录。杭州亚运会收获5金2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,占全省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一。
二是争优创先。以创建国字号区域品牌、国字号企业品牌、国字号体育赛事、国字号训练基地、国字号竞技人才、国字号体育展会为抓手奋勇争先,先后获评“全国体育先进市”“国家体育产业基地”“全国、全省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”“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值2739.68亿元,增加值786.97亿元,占GDP 24.54%。
三是攻坚克难。针对少体校编制严重不足难题,创新社会合作办训模式,其中霹雳舞合作基地学员柯东耀参加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获一金一银,乒乓球合作基地在泉州市运会上获得该项目62.5%的金牌;借助市队县办,借力国家、省级训练基地驻训资源,加强切磋交流,优化执教方式,2022年以来共承接14批次534人697天的集训任务。2022年,顶住疫情压力,顺利承办了NEST全国电子竞技大赛、中超联赛、WCBA联赛三大国赛。
三立足比较优势,激发活力
运用“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”理念指导体育工作,持续打造体育事业的“晋江模式”。
一是支持制造业转型。积极牵线搭桥,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及赞助重大赛事扩大影响,安踏、361°、九牧王、盼盼等品牌从衣食等方面全方位装备杭州亚运会。2023年,中乔体育入围新一轮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,成为我市第五个获此殊荣的企业。结合“开放招商”专项行动,协调卡尔美智能供应链一体化项目投建。
二是依托品牌优势。晋江体育制造业优势明显,产业集群规模居全国县域第一,国际国内知名品牌50多枚,有效助力体育服务业发展,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局面。例如,浔兴公司成立浔兴篮球俱乐部,挺进CBA联赛;恒安、盼盼先后冠名WCBA联赛众腾女篮俱乐部;中乙亚新足球俱乐部也由本土企业一手创办;安踏、舒华、贵人鸟等企业积极参与,助力晋江成功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;晋江“慈善之夜”和“世中运倒计时一周年晚会”共募捐超3.3亿元用于体育场馆建设。
三是促进文体旅融合。坚持以赛促产,深化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系列活动,2022年以来落地承办省级以上赛事52个,推动赛事与旅游、经济紧密结合。例如,2023年村BA省赛在晋办赛期间共吸引外地观众和游客超过17万人次;2023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总决赛期间直接带来6000多名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赛事游客;首届篮博会整体社交媒体曝光量超15亿,“晋江篮球城 天下英雄会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四是坚持市场导向。赛事影响力推动企业延链扩圈,分享赛事红利,催生体育服务业多种业态。引导赛事走向市场化、产业化,培育出金钻、羿鼎等一批体育运营公司,带动赛事组织、场地运营、裁判解说、拉拉队等全产业链发展,有效助力地摊商业、夜间经济和体育消费。
四立足共建共享,普惠全民
将全民健身提升为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的重要内容,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。
一是建设便民的场地设施。坚持“均衡布局”理念,连续15年以上将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,实现市、镇、村、小区(网格)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全覆盖,打通中心城区“10分钟体育生活圈”。全市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.14平方米,高大上现代化场馆和接地气体育设施遍布全市。
二是组织惠民的赛事活动。大力推广“一街(镇)一特色、一单位一亮点、一组织一品牌”,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。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,年均远超2000场次。注重推广篮球、太极拳、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,2023年全市篮球赛事活动超5000场(次),晋江市基层村级男子篮球联赛连续举办16届,入选全国首批群众“三大球”精品赛事案例。
三是开展利民的健身指导。引导登记注册体育社会组织137个,设立6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,培训5007名体育社会指导员,成立“体育城市”志愿服务团,配套19个镇(街道)志愿服务队伍,组建协会单项体育项目服务队,打通公共体育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全市4985个体育场地形成日常健身站点,每天在站点活动人数超3万人次。
下一步,晋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积极向全省先进单位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,不断创新和发展“晋江经验”,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着力推动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,着力推动体育产业创新提质增效,全力推进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,使体育事业成为谱写“晋江经验”新篇章的新标杆和新名片。
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